建筑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
教学质量报告
2021年11月
建筑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建筑工程学院于2013年9月开始独立运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物理系1995年开始首届招生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三年制专科专业,2000年更名为“土木工程”专业,2001年升为四年制本科,同时生源地也由陕西扩大到全国。学院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坚持“立足区域、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提升水平”的办学理念,经20余年的发展,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3个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现将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1.学院发展定位和目标:立足陕北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努力把建筑工程学院建成在陕西省有一定知名度、特色鲜明的建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2.学科发展定位与目标:坚持“立足区域、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提升水平”的基本原则,“科研与培养人才并举、基础与应用并重”的方针,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教学活动,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把土木工程学科建设成学院的优势学科、延安大学重点学科,不断提高办学层次。
3.专业发展定位与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我院的师资、实验设备等以及学科发展方向,坚持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工程管理、给排水专业共同发展。
4.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与创业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建筑人才。
5.社会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陕北,面向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辐射全国。
(二)学科专业设置及在校生规模
学院共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2020-2021学年在校生规模为656人。各专业及班级人数见表1。
表1. 各专业在校生人数一览表
专业 | 班级 | 班级人数 | 年级总人数 | 专业总人数
|
土木工程 | 土木17-1 | 52 | 103 | 326 |
土木17-2 | 51 |
土木18 | 60 | 60 |
土木19-1 | 39 | 83 |
土木19-2 | 44 |
土木20-1 | 45 | 80 |
土木20-2 | 35 |
工程管理 | 工程17 | 46 | 46 | 166 |
工程18 | 36 | 36 |
工程19 | 39 | 39 |
工程20 | 45 | 45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给排水17 | 47 | 47 | 164 |
给排水18 | 35 | 35 |
给排水19 | 43 | 43
|
给排水20 | 39 | 39 |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实验技术人员1人,专任教师36人,“双师型”教师1人。所有专任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16人,在读博士9人,学院外聘兼职教授6人。专任教师中35岁及以下的有25人,36-45岁的有9人,45岁以上的有2人,可见我院教职工总体呈现年轻化。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详见表2。
表2. 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 专任教师 | 外聘教师 |
数量 | 比例(%) | 数量 | 比例(%) |
总计 | 36 | / | 6 | / |
职称 | 正高级 | 2 | 5.56% | 4 | 66.67% |
其中教授 | 2 | 5.56% | 0 | 0 |
副高级 | 8 | 22.22% | 2 | 33.33% |
其中副教授 | 7 | 22.22% | 0 | 0 |
中级 | 23 | 63.89% | 0 | 0 |
其中讲师 | 23 | 63.89% | 0 | 0 |
初级 | 0 | 0 | 0 | 0 |
其中助教 | 3 | 8.33% | 0 | 0 |
未评级 | 0 | 0 | 0 | 0 |
最高学位 | 博士 | 15 | 41.67% | 0 | 0 |
硕士 | 21 | 58.33% | 0 | 0 |
学士 | 0 | 0 | 0 | 0 |
无学位 | 0 | 0 | 0 | 0 |
年龄 | 35岁及以下 | 25 | 69.44% | 0 | 0 |
36-45岁 | 9 | 25.00% | 0 | 0 |
46-55岁 | 2 | 5.55% | 0 | 0 |
56岁以上 | 0 | 0 | 0 | 0 |
(二)本科主讲教师
本学年学院开设理论课总门数82门,总门次数为135门次。教授(2人)承担课程门数为4门,占开课总门数的4.88%;门次数为8门次,占总门次数的5.92%;人均年课时数169课时。副教授(7人)承担课程门数为18门,占开课总门数的21.95%;课程门次数为30门次,占总门次数的22.22%,人均年课时量250课时。
(三)教学经费投入
2020-2021学年教学日常支出为18.83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4.66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11.01万元,本科毕业设计费用支出为3.16万。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0.029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0.006万元,生均实习经费支出为0.016万元。
(四)教学用房、实验室等教学设施
1. 教学用房
学院无专用教室,由学校统一指定公用教学用房。
2.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较上年增长24%,当年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21%。建筑工程实验中心是建筑工程学院校内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目前下辖各类实验室47个,包括:开标室1间、评标室1间、投标室1间、建筑材料实验室2间、工程训练实验室3间、材料力学实验室2间、土木工程测量实验室2间、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2间、土力学实验室4间、结构实验室1间(含梁柱教学实验室、标准养护室、管理室、大型设备操作室、设备存放室、预留设备室、液压设备室)、设计室3间、画室1间、制图室2间、校企合作实验室4间、工程造价实验室1间、建筑节能实验室2间、VR演示实验室1间、VR体验室1间、创新实验室2间、水分析化学实验室1间、水环境实验室2间、水处理微生物实验室1间、水质工程实验室1间、水力学实验室1间、建筑给排水实验室1间、水泵实验室1间、计算机辅助制图实验室2间、BIM实验室1间。另有:黄土研究所1间、建筑节能研究所1间、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所1间、准备室4间、科研管理办公室1间、实验管理办公室1间。总面积约4589平方米。
3. 教学实践基地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学院的立院之本,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学院最强的学科。学院统筹规划、积极整合资源,以土木工程学科为重点进行建设。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已列为学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已经建立两门特色示范课程CAD和BIM,实现了以赛代考,并得到专业技能认证考核。工程管理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7开始招生,为新开设专业。目前这两个专业紧跟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步伐,大力充实师资队伍,开展实验室建设,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成立了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以创新教育为主导,开展了以BIM技术及应用为核心的系列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目前我学院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土木工程学院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引进等开展合作并签订协议。2021年成功申报土木-水利硕士授权点。
(二)课程建设
在课程建设方面,坚持以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学科前沿为导向,以市场人才需求为目标,结合新时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积极探讨课程建设方案,目前主要开展的课程建设有网络平台课程及慕课建设,其中完成校级网络平台课程5门;同时重点建成土木工程CAD、测量学、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BIM技术与应用五门示范课。建设内容包含:完成五门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五门课程进行应用技能实操达标考核、两门课程采用专业技能认证考核。目前CAD和BIM已经实现以赛代考、采用专业技能认证考核。此外顺利通过“1+X”试点院校申请,紧密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二)教材、著作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教材、著作的编写和出版工作,鼓励教师注重积累,积极编写教材、著作。本学年学无新增教材。
(三)实践教学
1. 实验教学
学院三个专业实践性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学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本年度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10余门,共开展实验113个,完成课时972课时。
2.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方面,学院严格执行《延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的规定,从论文选题上开始把握质量,使论文题目尽量和教师科研项目紧密结合,并进行毕业论文前期、中期检查,严把毕业论文答辩审核关,坚持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我院2021届本科毕业学生共计197人,共涉及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197人(其中土木17-1班52人,土木17-2班51人,工程17班47人,给排水17班47人)。学院今年参与毕业指导的教师25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每人指导8~9人,中级职称13人,每人指导3~7人。毕业人数比较多导致指导教师严重短缺,指导任务量大,超出教学计划的要求范围。
3. 实习、见习
从2014年开始,我们采取分散与集中结合的生产实习模式,利用教师的各种人际关系,在延安市及周边地区每年联系10个左右实习单位,选择一部分自己愿意去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地实习,其余学生仍采取自愿。2020-2021学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我院共有实践基地18个,见表3所示。通过实习见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高,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也明显缩短。在2014年以来,全球就业市场下滑的形势下,我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仍保持在90%以上,名列学校前列。
4.创新创业教育
以各级各类竞赛为抓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专业竞赛,学院先后组织举办了“BIM技术应用大赛”、“CAD绘图大赛”等;积极探索把行业认证与课程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2014级学生开始将CAD课程、《BIM建筑技术》课程均以赛代考,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院教师全员出动,指导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020-2021学年学院获批省级项目6项,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斯维尔BIM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及延安大学、延安市、榆林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互联网+”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专利申报,2020年第五届“互联网+”网报48项。2020-2021学年学生创新教育活动及获奖情况如表4所示。通过参与这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创业激情,为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表4. 建筑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创新教育汇总表
序号 | 比赛 | 奖项 |
1 |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陕西赛区 | 二等奖1项 三等奖2项 |
2 | 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国家二等奖1项 校级优秀奖2项 |
3 | 第四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陕西省选拔赛 | 一等奖1项 |
3 | 2021陕西省第四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陕西省分区 | 三等奖1项 |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
本学年获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资政育人项目2项。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学院不断加强质量保障决策和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质量保障的决策机构,教研室为质量保障的实施机构。院长为学院质量保障决策与实施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副院长为学院质量保障决策与实施的直接责任人,各教研室主任为院系质量保障决策与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在不断修订完善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的同时,对原有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讨论、提出了合理的修改意见,先后修订完善了建筑工程学院关于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及教学质量控制标准的有关规定、建筑工程学院关于教风建设的意见、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工作制度、建筑工程学院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与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课程负责人岗位职责、建筑工程学院大型仪器管理与使用细则等管理制度等11项。使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有章可循,通过贯彻执行这些制度,杜绝了教学事故的发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管理与服务
我院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以院长为总负责,分管副院长具体负责,教学、实验秘书及教务员、系主任组成的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队伍。
(二)学生管理与服务
目前我院共有本科生辅导员2人,主管领导1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生与本科生辅导员的比例为216:1。每个班级配有班主任一名,负责日常管理,并配合学院做好各项学生工作。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
1.课堂教学环节的监控
课堂教学环节的监控分为不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是由学校督导组随机听课,检查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反馈信息。如果存在教学事故,就按照《延安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交由教务处处理。定期教学检查主要分为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每学期9-11周是期中教学检查周,学院领导和系主任要组织抽查听课,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重点抽查新开课教师和开新课教师。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期中教学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风以及学生的学风,听取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教研室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期中教学听课的情况、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向教师反馈,根据前期教学情况,研究是否需要调整后续教学工作的计划、内容与方法,形成期中教学检查总结报告。在学期末核实相关教师是否严格遵守教学任务书所填写的教学任务,杜绝教师存在不完成教学学时、提前停课的现象;同时对教师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成绩上传、试卷分析进行监控,严格试卷档案和课程档案的归档工作。同时,学院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网上评教活动。
2.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
实践教学与理论课堂教学相比较,其形式灵活多样,过程很难控制。在毕业论文这项工作中,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首先要求论文指导教师的论文题目符合本科生的学习水平、不能过大、过深。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论文研究活动全面指导,要求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或写作提纲。指导期间,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毕设(论文)的进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认真审查学生毕业论文的错误,指导、督促学生改正。为监控教师对学生指导的效果,配合学校教务处对毕业论文进行前期、期中和后期检查,前期检查论文提纲拟定情况,中期检查PPT检查和全文检查两种形式,及时对教师的论文指导情况和学生的论文完成情况进行质量监控,后期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检查。对于答辩不合格的同学,坚持实行毕业论文二次答辩制度,直到论文答辩合格,才能获得学位证书。
3.教学质量反馈
学院成立教学质量督导小组负责日常教学质量的督查,主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学院还成立有教学秩序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抽查教学秩序情况;另学院还成立专门的本科生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对本科生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进行监控反馈;定期与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情况,针对教风、学风存在的问题整改。同时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评教和领导评教工作,对评教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并给出整改措施。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培养目标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共3个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贯穿课堂教育教学全过程,逐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不断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院依据办学定位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对市场和社会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教学一线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在反复研讨、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修订和完善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条件
师资方面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实验技术人员1人,专任教师36人,“双师型”教师1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16人,在读博士9人,学院外聘兼职教授6人。教师整体呈年轻化。实验室方面,学院拥有各类实验室47个,并配有2个机房,1个VR实验室,满足学生日常的教学活动。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与就业
2021届共有本科毕业生197人,实际毕业人数179人,毕业率为90.8%,学位授予率为90.8%。毕业生中有193人签订协议就业,就业率占毕业人数的97.97%,就业单位性质为国企的共有121人,包括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占到毕业总人数的61.42%。考研升学的有24人,升学率占毕业人数的13.41%,其中1人保送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人保送至长安大学考研的目标学校主要有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其余个别毕业生目前在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或正在自主创业。
(二)学生交流情况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外出交流学习,拓宽学生的见识和丰富经验,由于今年疫情原因,学生无外出交流活动。学生活动也没有开展。
(三)学生社会实践
学院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外出交流学习。在学生活动方面,为了增进友谊、加强合作,我院学生会同外语学院学生会召开了学生工作交流会;为了增强两院辩手思维,反应能力,提高团队的默契度,更促进两院之间的友谊,我院与生科院举行了辩论赛友谊赛。这些活动锻炼了我院学生的积极性,扬长避短,使我院学生能够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四)学生学习成效
2021年度学院始终以是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标来衡量专业建设成效,各个不同的专业,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各自内部调动原生动力,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项目申报,本年度获得各类竞赛奖项8项,申报互联网+项目43项,国家级大创项目6项、省级6项。教师在教学态度上能够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学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从授课内容来看,把握了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注重了理论和实际的恰当联系;从授课方式方法来看,因材施教,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七、特色发展
1.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便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创新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大学生斯维尔BIM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2.注重引进“双师型”教师。学院现共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三个专业的均为工科,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学院大部分老师都是由学校到学校,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学院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弥补不足,目前共引进一名。
3.广泛开展特色示范课程。为了促进土木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卓越工程师项目的顺利开展,学院着力打造了5门特色示范课程,目前CAD和BIM已经实现以赛代考、采用专业技能认证考核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收效良好。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一)存在问题
1.师资条件短缺
(1)专任教师队伍还需充实。学院各专业间发展不平衡,其中土木工程专业成立较早,师资相对较多,学历及职称结构也最合理,但工程管理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相对匮乏,急需要大量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而促进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实验专职技术人员太少,存在一个技术人员同时管理多个实验室的现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普遍偏低;双师型教师目前只有1个,比例较低。
(2)专职辅导员人员较少。目前学院仅两名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与规定配额距离较大,偏离教育部高校专职辅导员配比1:200的规定,工作难度较大。
2.实验室建设有待提升
借助新校区发展势头,学院对三个本科专业购置了一批教学实验仪器,实验室初步开始建设,目前部分实验室已投入使用,面临的问题有实验室水、电还不通,导致本科生实验还无法完全开展。急需学校尽快完善实验室基础设施,使常规本科实验教学环节可以顺利开展。
3.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不显著
目前,学院虽然紧跟学校政策,鼓励教师结合课程特点,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但是大部分仅在教法上进行了部分的改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无法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预期目的。且多数课程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够显著。
4.科研水平和层次不高
目前科研条件较差,缺乏良好的科研平台,导致学院科研水平及青年教师发展受限;学术活动举办较少,受疫情影响,教师“走出去”和专家“走进来”的频率较低,和专家面对面的机会较少;骨干教师出国研修比例较低。相应的,科研成果较往年有所增加,但SCI、EI论文篇数较少,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较少,2020-2021学年度,学院获批1项省部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二)改进意见
1.师资方面:根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认真落实学校有关政策和措施,稳定现有师资队伍的同时,主动与学校人事管理部门沟通,争取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调动内部培养和在外深造的力量,广泛宣传学校、学院的情况及学校人才引进政策,注重外引内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解决我院师资队伍总量明显不足,师生比偏高的问题,尤其在工程管理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人才引进方面抓住机会,努力补充师资。
2.实验设施方面:紧抓新校区建设的契机,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扩充实验室面积,盘活现有设备,补充现有设备的不足;同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源,在满足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购买部分科研实验设备,为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条件,提升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加快学科建设和发展。
3.课堂教学改革及课程改革方面:首先,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金课”项目、课程思政等项目,扩宽视野,广泛学习,正确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其次,分发挥现有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最大化开放精品资源课程,使资源有效利用;最后,要选择一些受益面较大的课程和部分继续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继续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
4.科研方面:首先要鼓励高职称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其次,扩宽渠道,整合各方资源,为教师提供有效科研平台,促进高水平成果的产出;最后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为去青年教师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进而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为学科建设助力。
总之,2020-2021学年学院在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学生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我院作为一个新生学院,各项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深刻的认识到问题所在及与产生的原因,目前正在努力克服和解决。我们相信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及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工程学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建筑工程学院
2021年11月12日